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古风·其三十九

李白 李白〔唐代〕

登高望四海,天地何漫漫!
霜被群物秋,风飘大荒寒。
荣华东流水,万事皆波澜。
白日掩徂辉,浮云无定端。
梧桐巢燕雀,枳棘栖鸳鸾。
且复归去来,剑歌行路难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我登上高处,望向四周,但见天地间茫茫无际一片。
万物被严霜覆盖着,荒野里吹来一阵阵西风。
荣华易逝,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,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,变化无常。
白日即将西落,浮云出没不定,遮掩着落日的光辉。
如今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罕见的梧桐树上筑巢,反而鸳鸯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。
昔日陶潜唱过《归去来辞》辞官而去。还是回家去吧,我也学欲学冯谖,弹剑高歌,感叹行路真难。

注释
四海:指天下。
漫漫:无涯无际。
“霜被”句: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。被:披,覆盖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詹锳《李白诗文系年》系此诗于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所作。按此诗末二句与李白《行路难》之二末句“行路难,归去来”情绪一样。而《行路难》三首,一般认为是长安“被放之初”所作,故此诗之作年应与之同时,约当天宝三年(公元744年)之秋,这时的他,已在长安生活了两三年,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。他从自身的遭遇里,看到了朝廷不合理的用人现象,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,并发而为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382
2、 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1-53
3、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.李白诗歌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2-5:24-25

赏析

  此诗作于诗人初离朝廷之时,写诗人登高望远,看到天地广大无边,群物被霜而秋,从而想到光阴飞逝,荣华似水,人生短促,身世飘摇,贤愚颠倒,最后发出“行路难”、“归去来”的悲叹。全诗感慨朝政昏暗,贤愚颠倒,世路艰险,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,决心归隐的愤懑之情。

  “登高望四海,天地何漫漫。霜被群物秋,风飘大荒寒”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。茫茫天地间,但见严霜覆万物,西风吹荒野,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。这景象,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,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。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。

  第五、第六句,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。他在41岁的时候,受召入长安,供奉翰林。初始心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古风·其三十九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诗的前四句展现出诗人登高远眺的壮阔视野,以自然之秋景喻世态之凄凉;中间四句说自己遭际不顺遂,是因朝政晦暗;后四句则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,表现出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波折之后的无奈心情。这首诗比兴隐微而又显豁,感情沉郁而又奔放,虽是一曲慷慨悲愤的剑歌,但自有豪气充溢其间。

李白

李白

李白(701年2月28日~762年12月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),一说山东人,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秦安县)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白为兴圣皇帝(凉武昭王李暠)九世孙,与李唐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。 1127篇诗文  596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菩萨蛮·平林漠漠烟如织

李白(存疑)〔唐代〕
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
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何处是归程?长亭更短亭。(更短亭 一作:连短亭)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在狱咏蝉

骆宾王 骆宾王〔唐代〕

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深。(客思深 一作:客思侵)
那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吟。(那堪 一作:不堪)
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
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?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李商隐 李商隐〔唐代〕

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
如何肯到清秋日,已带斜阳又带蝉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