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盏子·赋秋壑西湖小筑
吴文英〔宋代〕
卜筑西湖,种翠萝犹傍,软红尘里。来往载清吟,为偏爱吾庐,画船频系。笑携雨色晴光,入春明朝市。石桥锁,烟霞五百名仙,第一人是。
临酒论深意。流光转、莺花任乱委。泠然九秋肺腑,应多梦、岩扃冷云空翠。漱流枕石幽情,写猗兰绿绮。专城处,他山小队登临,待西风起。
注释
①酒:一作“醉”。
②猗:一作“漪”。
③专:一作“转”。
创作背景
此为酬答贾似道之作,当作于宋理宗淳祐六年(1246)至淳祐九年(1249)贾似道任京湖制置大使之时。刘毓崧《梦窗词叙》曰:“吴梦窗与似道酬答之词,均在似道未握重权之前。”“《金盏子》词言‘小队登临’,亦制置(京湖)之明证;《金盏子》词题言‘西湖小筑’,必作于落成之初。”夏承焘《吴梦窗系年》将此词系于淳祐九年(1249),梦窗五十岁时。另有人认为此词作于宋理宗开庆元年(1259)贾似道为右丞相时。还有人认为此词作于景定元年(1260)。夏承焘《梦窗词集后笺》:“刘毓崧叙梦窗词,谓梦窗‘乙稿《金盏子》“赋秋坚西湖小筑”丙稿《水龙吟》“过秋壑湖上旧居”,均作于似道制置京湖之日。盖《水龙吟》言“黄
鉴赏
《金盏子》,见《梅溪词》及《梦窗词集》,双调,一百零三字,上片十一句四仄韵,下片十一句五仄韵。或下片第一句五字,拆为二字一句,三字一句,增一韵在前二字句,则下片为十二句六仄韵。此词属前者。又有平韵体,见《高丽史·乐志》。
“卜筑”三句。“卜筑”,即择地建造房屋。“软红尘”,指繁华之地。此言贾似道择地建造的这座“西湖小筑”,虽然紧傍京华闹市,但却是闹中取静。在别墅四周围绕着青翠的藤萝,别有一番桃源风光。“来往”三句。此言车马游船载着骚人墨客频频往返于此,“小筑”内真是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。这真是“为偏爱吾庐”。不过现在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,这些文人墨客都是因
简析
词的上片描写贾似道别墅西湖小筑的幽美景观,表现了贾似道的煊赫权势;下片抒写游览西湖小筑而生发的感慨,表达了词人自己高洁的情怀。全词重在写景,词中既写春景,又写秋景,用笔虚实相间,将现实之景与想象之景相结合,可看出词人与贾似道之间隐然有着一份疏远之感。
吴文英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377篇诗文 1560条名句
念奴娇·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
辛弃疾〔宋代〕
我来吊古,上危楼、赢得闲愁千斛。虎踞龙蟠何处是,只有兴亡满目。柳外斜阳,水边归鸟,陇上吹乔木。片帆西去,一声谁喷霜竹。
却忆安石风流,东山岁晚,泪落哀筝曲。儿辈功名都付与,长日惟消棋局。宝镜难寻,碧云将暮,谁劝杯中绿。江头风怒,朝来波浪翻屋。
游金山寺
苏轼〔宋代〕
我家江水初发源,宦游直送江入海。
闻道潮头一丈高,天寒尚有沙痕在。
中泠南畔石盘陀,古来出没随涛波。
试登绝顶望乡国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
羁愁畏晚寻归楫,山僧苦留看落日。
微风万顷靴文细,断霞半空鱼尾赤。
是时江月初生魄,二更月落天深黑。
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。
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?
江山如此不归山,江神见怪惊我顽。
我谢江神岂得已,有田不归如江水。